建中校友實名制社群, beta version

楊聰財醫師60歲耳順之年第十三篇 親子教育

造就小孩子,不必堅持要完全操之在自己手上,這樣便很容易成為直升機家長、橡皮擦父母親,不但自己管教的很辛苦,也很容易產生親子之間互動上的衝突與對立!善用周遭的資源,不管是人力還是物力與財力,不但可以事半功倍!

#本篇重點

 

1、人的一生最好能有圓滿的生命週期

 

2、明白馬斯洛的人生金字塔型的五大需求觀念,築夢踏實

 

3、多讀歷史與傳記,可以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我和太太是在1986年,我23歲相識成為男女朋友;在1993年,我30歲時候結婚。1995年我的兒子出生,1996年相隔14個月,我女兒相繼來到世上報到。

 

    我和太太在教養小孩上有幾個共識:

 

一、不要有所謂黑臉與白臉的分別。我們做父母親的,可以在房間裡面先做討論與溝通,達成共識之後,便是說詞一致的態度,讓小孩明白父母親是同一個陣線的。

 

二、我們認為以身作則很重要,千萬不要說一套、做一套!例如我們希望小孩晚上好好睡覺,不要躲在棉被裡玩手機,我們全家人在就寢前,都會將手機關閉,放在客廳,大家都進臥房好好去夢周公。

 

三、我們很認同吳靜吉教授大作「青年的四個大夢」:人生價值、良師益友、終身志業和愛的尋求。所以在小學四五年級的時候,我太太還費了很大的心思,在尋尋覓覓中,找到一位就讀台灣大學復健系的黃老師,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也是一位常常領取書卷獎的優質青年。他不僅僅是可以傳道、授業、解惑的好老師,也是我兩位小孩生命中很重要的良師益友;例如在現代青少年的風暴期(10歲到25歲)黃老師可以成為二位孩子們學習模仿的好對象,也可以成為我們父母親與兒子、女兒相互溝通很重要的橋樑與潤滑劑。各位父母親,千萬要記得:造就小孩子,不必堅持要完全操之在自己手上,這樣便很容易成為直升機家長、橡皮擦父母親,不但自己管教的很辛苦,也很容易產生親子之間互動上的衝突與對立!善用周遭的資源,不管是人力還是物力與財力,不但可以事半功倍,也可以讓孩子們在這社會中最小的學習單位-家庭中,一方面可以耳濡目染的學習,並能有智慧的運用資源,也可以藉此拓展人際關係。

 

四、大家都養成看書的好習慣:所謂「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開卷有益,所以家中最大的裝飾品便是書。

 

五、明白青春期時光:因為從出現第二性徵的10歲,到真正大腦額葉成熟的25歲,長達16年的青春期是人生最大的風暴期!我們因為共同瞭解可以互相體諒,因而減少衝突,甚至會以「腦殘」來揶揄這段青黃不接、轉大人、很容易有「中二病」的人生尷尬階段!

 

六、告知要選取有證照的科系:我們做父母的,以過來人的身分,鼓勵與建議我二個孩子:大學要讀什麼科系都可以,但是最好就讀可以考專業證照的科系,因為未來世界是會走向專業分工,用專業證照來認定一個人學有專精的依據。二個孩子都有接受者這樣的建議:大兒子考取醫學系,二女兒就讀法律系。

 

七、分享艾利克森人生八個週期的圓滿:人生苦短、來去匆匆,在這有限的生命中,要怎樣可以無怨無悔,一路走來要定期回顧。我們是參考艾瑞克森社會心理發展階段:根據愛利克·艾瑞克森描述,將正常人的一生,從嬰兒期到成人晚期,分為8個發展階段 。在每個階段,個人都面臨、並克服新的挑戰。每個階段都建築在成功完成較早的階段任務的基礎之上。如果未能成功完成本階段的挑戰,則會在將來再次造成問題。我們也常將至聖先師孔子的人生概念: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拿出來加以檢視與體會。這樣在潛移默化中,去體會結婚和生小孩的神聖意義,應該也可以給未婚和少子化找個解答吧!

 

八、強調陪伴與分享的重要性:所以我們特別重視可以相聚用餐的時間,大家可以天南地北的聊天,分享生活、學習、人際、新聞等有趣的事情。特別是隨著孩子們年歲增長,可以深深地感受到他們真是長大、漸漸成熟的喜悅!

 

九、我們讓小孩知道社會心理學大師馬斯洛的人生金字塔型的五大需求觀念:是要踏踏實實的去進行與領會,不是很虛擬的架設在網路及電動玩具中,也就是要逐夢踏實!

 

十、教導懂得感恩:生活上幾乎所有的事情都是需要人家的協助與造就才能完成,例如到外面打牙祭,吃到好吃的食物,也要謝謝那些廚師的手藝啊!就如同作家陳之藩先生所寫的「謝天」一文,因為要謝的人實在太多,所以要知恩圖報,多謝老天爺的成全啊!

 

十一、教導要重視歷史:從歷史中才能鑑往知來,而且它山之石可以攻錯,務必要從閱讀歷史中掌握社會的脈動,例如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所提的「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可是一再重複演練的歷史在驗證啊!

 

十二、建議可以多閱讀傳記:三人行、必有我師!從傳記中,了解心目中佩服的人是怎樣走過一輩子,可以有「有為者亦若是」的報負和自我期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