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中校友實名制社群, beta version

楊聰財醫師60歲耳順之年第十一篇 精神醫學之路 第四部曲

如何防範未然,在平日還健康的時候,讓心理衛生中心功能可以發揮,包括衛教演講,設計讓民眾可以親近的活動或者是運動,讓大家都可以朝著「能睡、能吃、能動、能笑」的四大目標努力!

楊聰財醫師60歲耳順之年第十一篇  精神醫學之路 第四部曲

 

         我從國防醫學院畢業後,便投入精神醫學的臨床領域工作。畢業的時候是中尉職分到醫院工作。之後完成了專科醫師訓練,便申請國防部公費出國研讀公共衛生醫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是流行病學,博士論文主題是與「物質(也被稱之為毒品)依賴者的危險因子探討」。1999年學成返台,陸續在醫院擔任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軍陣精神科主任、醫療部主任。在2003年,我卸下中校軍服,退伍到新店耕莘總醫院擔任精神科暨心理衛生中心主,也在輔仁大學醫學院任教;進行了7年要兼顧臨床服務、教學、研究、行政主管的工作。如果要面面俱到,這可是要像鋼鐵人般的能耐!我秉持著盡力而為、做什麼就要像和麼的生活態度,認真的過著每一天:

一、我連續7年被票選為最佳優良教師

二、我連續7年被票選為最佳推廣醫學知識獎

三、從醫護人員和民眾共同票選,我成為台灣百大良醫之一

四、我連續7年在研究上面有所突破,也陸續發表論文,然後由助理教授升等為台灣教育部部定副教授。

 

其實在2010年我決定離開耕莘醫院前,我所發表的研究論文和教學著作等總分,是可以申請成為教授;只是因為下列因素我毅然放棄,選擇和家人共同開創「楊聰才診所暨心理衛生中心」:

 

一、如果要升等,必須要和醫院簽約至少要擔任全職工作5年。因為感受醫院領導階層不重視精神科的重要性,作對是應該,做不對就要大聲斥責的霸凌式環境,我並不是很開心的在醫院工作。我的天使,也就是我的太太,覺察到我的狀況,十分支持鼓勵我可以另闢疆土,自己當老闆,少受一點「順了公意、逆了婆意」的鳥氣,所以對於在醫院工作並不眷戀。

 

二、我當時受到衛生署、台北市、以及新北市衛生主管單位委託,陸續承辦與開展「美沙冬替代療法」、「自殺企圖個案後續個管師關懷專案」、「家庭暴力防治」、「性侵害防治」等業務,也因此陸續用政府的預算經費聘任數位第一線相關工作人員。最讓我傻眼與驚訝的是:醫院人事部門要這些新進同仁必須簽立捐款同意書,將員原本的薪資要抽取一定比例歸給醫院!這種收入被變相剝皮的行政舉動真是令我作嘔,也覺得實在對不起新進員工的殷殷期盼,困惑自己如何帶領他們在工作場域上去開疆闢土、為民服務!

 

         在教學綜合醫院進行精神醫學以及心理衛生共作,是十分有挑戰性與使命感的。在我帶領下,精神科暨心理衛生中心的業績一直保持在全院前三名,也讓我很感謝當時七年來和我共同胼手胝足搭拚的醫師、護理師、心理師、社工師、職能治療師、護佐等行政人員!

 

在此也分享一些在綜合醫院進行精神醫療業務的心得與感想:

 

一、照會精神醫學,很有趣也很重要!

隨著綜合醫院各專科分工愈細,及心身疾病表現之趨於多樣化,照會精神醫學所扮演的角色日顯重要。由精神疾病的鑑別診斷,治療的建議與轉介服務,自殺及暴力病患的處理,心理衡鍵及精神鑑定,醫療倫理諮商,及器官移植照會等,皆需有精神科照會的介入。 例如在綜合醫院很常見的瞻妄【Delirium】(也被稱為黃昏症候群、加護病房症候群),還真的需要跨科的共識,合作找出病因、盡快改善相關的身心障礙。

 

二、綜合醫院的急診室真的是像萬花筒般,各式各樣的案例都有,如何協助有人格違常、急性精神異常出現危險言行傾向、自殺企圖等個案以及家屬,可以順利地與整體醫療團隊合作配合,共同以改善身心障礙為目標,至少可以視病如友,這樣的感人案例常常可以見到!

 

三、到醫院看病已經是屬於公共衛生預防醫學的第二段、第三段,甚至是第四段了!如何防範未然,在平日還健康的時候,讓心理衛生中心功能可以發揮,包括衛教演講,設計讓民眾可以親近的活動或者是運動,讓大家都可以朝著「能睡、能吃、能動、能笑」的四大目標努力!

 

        就如同作家陳之藩先生的「謝天」一文所提到的:要感謝的人真的很多,所以就綜合起來,一併的去謝謝老天爺,讓我們都能抱持感恩的心,悲天憫人,在這世上的有限時光,可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